.

  当前位置:广东本色>> 新闻动态>>>>


积极放大品牌效应 做强安徽农业品牌


近年来,安徽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创建,将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、打造区域经济、兴农富民的有力抓手;行业协会和市场主体也积极投身品牌建设,热情日益高涨,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,涌现也了皖西白鹅、砀山酥梨、祁门红茶、丰乐种业、洽洽瓜子、天柱山瓜蒌籽等一批知名农业品牌。

  但同时也要看到,我省不少农产品虽然种植历史悠久,具有鲜明区域特色,但由于农民或企业品牌意识淡薄,产品品质参差不齐,陷入了“只见商标,不闻品牌”的困境。有些政府部门和企业也缺乏品牌战略思维,认识上存在误区,行动上急功近利,品牌对市场和产业的推动作用尚未充分体现,品牌数量多而不优,品牌主体大而不强,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、竞争力和话语权的农业品牌,农业品牌建设依然任重道远。

  品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,最初的品牌使用是为了便于识别产品,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,成功的品牌能为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和影响,这就是品牌效应。安徽虽然是传统农业大省,但目前还算不上农业强省,为什么成不了农业强省?重要原因就是农业品牌建设滞后;为什么我省农业品牌建设滞后?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积极能动的放大农业品牌效应,市场主体没有从品牌中尝到甜头,从而影响了农业品牌创建的积极性和忍耐力。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是现实的,没有真切的尝到甜头,就很难为其付出实际的行动;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又应该是能动的,在农业品牌创建的同时,积极放大品牌效应,就能为区域和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效益和积极影响。

  当前,我国农业发展已全面进入了品牌化新时代,从一定意义上来讲,品牌代表了企业和产品的市场,农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已经逐步转变为农业品牌的竞争,因此,实施品牌强农战略,积极放大品牌效应,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,是我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提高农业供给效率的必然选择。

  农业品牌就其注册的商标性质,通常分为区域公用品牌、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三种类型。农业品牌有多种效应,比较常见、易于为人们感知的有聚合效应、扩散效应、磁场效应、溢价和引领效应。不同品牌的效应有所不同,而有意识激发和放大品牌的效应也有助于打造相应的农产品品牌。

  要放大品牌聚集效应,做强安徽农业区域公用品牌。区域性农产品如果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占有率,同时它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很高,它一方面能促使相关农业企业发展壮大,同时还会影响、带动和规范该区域农产品的生产经营,强势企业可以凭借品牌优势和企业规模,兼并已有的同类品牌,逐步形成区域品牌垄断。同时以品牌整合资源,也会逐步形成 “一村一品”、县域主业品牌突出的发展新格局。建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政府和行业组织的重要职能,要以县域或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,加强基地和示范区建设,建立品牌创建利益联结机制,让砀山酥梨、怀远石榴、祁门红茶等一大批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安徽的“地域名片”。

  要放大品牌扩散效应,做强安徽农业企业品牌。某种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有着极好的印象,进而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企业产生好感与信任,当企业以原有品牌打出新产品之后,由于消费者对原有品牌及企业整体的好感,乐意接受企业的新产品,这就有利于企业品牌的整体创建。积极主动放大品牌的扩散效应,要以丰乐种业、洽洽食品、济人药业为代表的1.6万家安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,发挥引领带动作用,强化产品质量认证及体系认证,使其成为安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、占领国际市场的“主力部队”。

  要放大品牌磁场效应,做强安徽农业产品品牌。当农产品品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后,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,就会表现出对品牌的极度忠诚,重复购买此种品牌的产品,增加产品的销量,提高市场占有率,产品形象进一步提高。农产品品牌是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创建的基础,当前农产品品牌创建要以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为载体,充分发挥电商平台放大器的作用,打造植五谷、饲六畜、渔樵耕读的“小而美”特色品牌,使其成为兴农富民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
  要放大品牌溢价和引领效应,打造安徽农业强省品牌。随着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,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,“酒好不怕巷子深”的年代已经远去,必须通过品牌建设引领农产品市场营销,现实中不少农产品从过去无名贱卖到今天慕名脱销、售价也呈倍甚至几十倍增长,并推动农业由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,这就是品牌发挥聚合、扩散、磁场效应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溢价和引领效应,这是安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。安徽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,要把安徽农业强省作为一个整体品牌打造,首先必须成为农业品牌强省,这需要各级政府、广大企业农户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,只有形成“政府推动、企业主动、市场拉动”的良好发展格局,才能使安徽农业品牌持续发挥溢价和引领效应,从而逐步由农业品牌强省跃升农业强省品牌。

原作者:

潜山市政协常委 仰叶齐

来 源:

江淮时报19-5-21

共有158位读者阅读过此文

 


 
  
.